Negishi Shota

2020年8月21日2 分鐘

【翔太足球筆記(五)】練習量多=變強?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日語請至此閱讀


 

作者:根岸翔太(Shota)

翻譯:Sportspon編輯部

練習量(時間)=強度變高。

(註:這邊所謂的強度,是綜合體能、技術、判斷,比賽時在場上Play的負荷度,因為比較是談整體面向的事物,所以暫時先用強度)

首先,我們一起從根本上去思考這段話。

我想這意思是指說

做了許多練習的人,球技會變好,體力也會變好!

應該是在這樣的邏輯下推導出來的。

當然,關於練習時間,依照球隊的狀況和環境不同,也會有所差別。

但是,光說練習量(時間)=強度變高

我的感覺是,似乎缺少了什麼?

強度(負荷)是什麼

讓我們先用比較簡單的例子來思考:

90分鐘跑15公里
 
90分中的紅白對抗賽
 
哪一個的運動量比較多,承受的負擔比較高?
 
(引用自林舞輝的著作《什麼是「足球」》)
 

我想大家應該想都不用想就能答出來。

足球是一項要運用頭腦思考、同時又和心理層面息息相關的競技運動。

「大家常說,一整場11人制賽事比下來,球員的跑動距離大約會是11公里。
 

 
若只跑15公里,過程中完全不需要用頭腦思考,也不用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的話。
 
在這練習中,球員對於場上Play的原則,球員所能學習到的事物是0。
 

 
那紅白戰的一方會怎麼樣呢?
 
因為比賽隨時充滿著不可預測性,球員在當中必須不斷地動腦思考判斷、保持集中度去和對手對抗。他們必須去領導、和隊友溝通。相比之下,這樣的訓練,才會產生比較高的質與量。」
 
(引用同前)

乍聽之下,我們很容易將負荷度和體能劃上等號,但其實不只有體能。

像是Play時內容的複雜度、集中力的維持、球員得要在訓練中學到很多東西。從這樣的角度著手,對於提高強度一事,就會有不一樣的考量。

頭腦與心理

目前日本 J 聯盟是採一周雙賽的方式進行著,在這過度密集的日程中,比起身體,心理層面的疲勞,更我們去值得思考。

「所謂肉體上的疲勞,只要有適當的休息和回復訓練,經過48小時後,身體機能大概就能恢復,也能取回自己應有的身體能力。
 
同時為了邁向下一場比賽,選手的精神能量也需要「充電」回復。
 
相較於肉體,這部分就難很多。」
 

 
(引用自《足球心身研究所》一書)

身體上的疲勞容易被看見,但我們不能忘記頭腦與心理的疲勞。這部分與年齡無關,大人小孩都會有。

(當然,若以職業的環境來說,也會有些差異。)

最重要的是,一場比賽下來,不只有身體會產生疲勞、頭腦也會累。

還有,心理也會疲憊。

(未完待續)

-----------------------------

作者/根岸翔太

E.C.Desafio U15監督

AFC-b級教練證

日本廣島縣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