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sportspon

協助鬥士掌握勝負關鍵的007ー球團情搜人員的日常


上個月鬥士球團的廣報(日本媒體部門人員的俗稱)發了一篇文章,和讀者分享了球團內部才能看見的事物,關於球團俗稱「下下」、「下」、「隨隊」的情搜人員們,他們工作的內容與季賽時期的生活。這應該每支球團都會有的部門,這邊只講日本火腿鬥士的狀況。



因為在日本職棒的賽程裡,通常不會和對手只打一場,大多會連三場,也有出現更多場的時候,像是去年因為疫情延賽而出現的5連戰。所謂的「下(原文叫先乗り,簡稱『先』)」,就是負責情蒐下一輪系列戰對手情報收集的工作,推算下來,「下下(先々)」就是負責下下一輪才會對上的對手,隨隊就是那一場系列戰裡擔當球隊統整情蒐內容、協助教練團制定比賽計畫的人。他們就像藏身在球員與教練團背後的諜報員,將各種情報彙整,找出有機會贏球的機會與線索,協助球團的一軍。

春訓期間,這些情搜人員們,會到各球團的春訓基地去,探查各球團的新戰力、可能的人員調配,盡可能地記錄他們的特性與資料。這不只是畫畫記錄表、測球速,而是趁這時期仔細觀察。當賽季開始後,他們就要進入「下下」、「下」、「隨隊」的循環節奏中工作了。

舉例來說,如果鬥士下一系列戰是對軟銀鷹三連戰,輪到「下」的人就會先去觀察軟銀和別隊的比賽進行情蒐。因為是接下來就會對戰,依照常理,就不太可能會遇到這三連戰的先發投手,所以他的工作重點就在觀察野手(打者)、後援投手的狀態、甚至要依照這三連戰的人員使用,推算可能出現的一二軍人員調度。負責「下下」的人,因為是大約隔快一週才會對戰的敵人,那這三場的先發投手,就有很大的機會會對上,先發投手的情報就變得很有參考價值,投捕的配球也是需要好好收集的資訊。


從最基本的投手投球紀錄、打者的揮棒策略,細微到各種狀況下選手的表情、情緒上的起伏、一些小動作和習慣等等,可以的話,每一個細節都要記錄下來。這些人大多在比賽前一小時進場,稍微和同行打個照面,比賽開始後就一路忙到最後一球,回到旅館後繼續整理剛剛比賽時紀錄的筆記、影片等資料,整理好傳給球團後才算結束。因為比賽大多在晚場,大都要凌晨才能結束工作。


第三個是「隨隊」,當A原本負責收集的那支球團,要對上鬥士時,A就轉為隨隊人員,將資料轉化成比賽可用的情報,協助教練團制定比賽攻略計畫,用最好理解的方式將情報傳達給選手。他們的觀察報告,對於比賽來說,有一定的影響力。當然,最後能否贏球,還是得靠場上選手的表現來決定。


這其實是個很容易出現失落感的工作。情蒐如果不夠,可能自家選手就少了一次讓球團靠近贏球的機會。情蒐做得夠,若選手沒辦法把握,球隊也是沒辦法贏球。球員今天輸球,可以在隔天的比賽討回來,但對這些情報員來說,可能要到下一次的「隨隊」,才有機會一雪前恥。

這些情報員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會在全國各地移動,為了方便自己調整時間,都是自己去安排食宿交通,然後每天帶著情蒐需要用到的工具到處跑。聽說有人每次都帶著20公斤重的行李箱,加一個快10公斤的背包。日本從北到南,多少都會有些溫差,因為很久才能回家一次,他們也能帶著各式各樣的衣物,然後現在行李還得留些空間放置防疫物資。


原文連結:https://number.bunshun.jp/articles/-/848041


很精彩的內容,我想可以閱讀日文的人,可以直接去看原文,作者高山桑的文筆深入淺出,文字很有實境感,還會帶點感性。知道這些後,對於有興趣的人來說,讀完應該更能體會職業棒球的有趣之處。


我想台灣的職棒也會有類似的人員,在舞台的背後持續做著一切所有能做的準備工作,然後,等待結果。應該說,撇除競技,很多事情都會有這樣的存在,在大家看不見的第一線,持續做事。


就像最近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變嚴重,大家面對疫情時也是一樣。仔細觀察與思考後,才能多一點「是因為這些人事物的存在,才能夠保有安全」的體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