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9年的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
已更新:2019年9月27日

關心日本職棒的人,大多會注意到這幾天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的人事消息。球團想要栗山監督續留,但本人卻提出了辭呈。
因為我有一位看了日本火腿鬥士很多年,有事沒事會一起看甲子園聊棒球的朋友,這幾年也稍微認識了這支球團。
先說說我對這支球團的認識,再來看這一年台灣中文網路上可以讀到的一些討論與觀點,應該會讓一些朋友感覺到樂趣。
「關於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這支球團」:建隊模型、原則
首先,這支球團的建隊核心思想是
1.培養出「能夠擔起球隊主軸10年的球員」
2.建立出屬於這支球團的「棒球」
3.開放、不抱持任何成見來思考棒球
4.追求勝利的育成哲學
我想第一點大家都能理解,第二點包含戰術思維、比賽沙盤推演所用的依據、給予球迷的感受.....等不同方面。最後是捨棄先入為主的想法,不斷進行新的挑戰與嘗試。
所以,從這4點來看,也和日本火腿這幾年在選秀、用人、自由球員市場上的策略對得上,像是第一指名鐵定是當年度最好的球員(沒抽中再考慮B計畫)、大谷翔平的二刀流計畫、自由球員只會瞄準建隊模型中缺少的元素等等。
在這邊我想特別提一下第三點,因為這多少跟台灣的王柏融有關。
很多台灣的中文文章在談大王時,常會跟著提及今年轉去羅德的前日本火腿洋將Brandon Laird。
如果日本火腿一開始就沒這個打算的話哩?說到2019年的日本火腿,最重要的是,球團很明顯地在從事「將數據視為戰力配置/人員調動依據」的實踐:
1.依照過去的數據判斷,某些投手面對對方打線第二輪時的壓制力會下降,那就實際運用短先發的調度做法。

2.近年「第二棒排強打」為主流,去年後半就慢慢讓大田泰示固定二棒。

3.隨著數據化的發展,在美國,針對部分打者的「防守佈陣」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今年球團也實行到底。
4.貫徹「高上壘率+長打率」的原則,開季前就打算以這作為人員佈署策略。
這些是GM、管理層、監督、教練團得共同負責的策略。
所以,像這篇的話,一開始的切入點就有問題了-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67552
打從簽下王柏融那一刻起,日本火腿鬥士就沒打算用他補足Brandon Laird留下的火力缺口,因為王不是用來補誰的,王是日本火腿2019年「高上壘率/高長打率」數據化策略的要員之一。當然,王在兩次受傷後回歸的狀況都不太理想,的確可以說是「令人失望的一季」。但這必須是在今年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的建隊方針框架下的判定,而不是「典型低打率全壘打產量高」的洋將脈絡下去講。

如果球隊真的要一個專門扛全壘打的打者,他可以透過美國的球探系統網絡去找,不用找台灣的大王。
所謂的球隊主軸-鬥士第「四」棒所代表的意義
再來最常被球迷拿來討論的是-
「為什麼清宮一軍打那麼爛,還要一直排他打四棒?」

ptt、轉播球評、線上媒體、新媒體、專欄作家都在說,我想不常看棒球的人看到他打擊也知道,今年清宮在一軍打得很掙扎。
那幹嘛要排他第四棒?

今年栗山監督出了一本新書,主要是講這幾年他在日本火腿的經驗談,裡面也有提到簽下王柏融的事。栗山認為,一支棒球隊需要一位「四棒打者」,這個四不僅僅是棒次先後的「4」,而是能夠撐起打線,擔下主軸大任的「四棒」。
像是長嶋茂雄、松井秀喜、那種投手不管任何時候都得戰戰兢兢面對,當他打不到時你腦海會浮出「連他都打不到就真沒轍了」的人物。在球團規劃裡,那個能夠擔任鬥士打線四棒的人,就是中田翔。
當然,栗山覺得,現在的中田翔,還沒有發揮出他全部的可能性。要說他理想中的中田翔,大概就是上一屆12強裡那個有求必應的中田翔。
然後,2017年球團選進一個未來有機會承擔這位置的潛力人物。
那就是清宮幸太郎。
今年,日本火腿的傷員很多,中田也是其中一名,還有我們台灣的王柏融。在眾多主力球員受傷的狀況下,球隊不得不將清宮拉到第一戰線。如果球隊需要清宮上場,而他又是未來可能的第「四」棒,那不在這時候,要選甚麼時候?
在這邊插個話題,聊聊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的選手育成方針。
對於這球團來說,所謂的育成,並不是「選手成長後才會贏球」。選手必須知道怎麼追求勝利,才能真的成長變強。
雖然大家都常把選手育成需要「時間等待」放在嘴邊,但在日本火腿鬥士球團,追求優勝與育成並不是相衝突的事情。如果有球隊認為,育成最優先,好好育成過三年後可以靠這些變強的選手拿冠軍,三年後也絕對優勝不了。
透過追求贏球、優勝的努力,將其中發生的失敗累積起來,當作成長的養分,這樣才有機會培養出能贏球的選手。
練習是一切的基本,但是-
「選手在關鍵時刻擊出一支安打,比起揮棒一千次來說是更重要的經歷與財產。同樣地,和接一千次的滾地球練習相比,重要比賽中出現一次失誤,更能成為推動他成長的養分。」
所以,日本火腿鬥士的育成哲學,是以為了贏球而在一軍啟用年輕選手。透過對勝利的追求來協助選手成長。
這樣再回來看清宮今年打四棒的狀況,應該不難理解吧。沒有人知道未來清宮能變成怎樣的選手,有可能長成新世代的鬥士中流砥柱,也可能就這樣一輩子打得普普通通,甚至慘慘淡淡。
可以說,今年清宮並沒有成長為一個能夠常在關鍵時刻為球隊打下勝利的球員。但如果用打擊率那些數據去看,就是忽略了這支球團想做的事,直接針對數字討論現況罷了。
說到中間講到的數據,其實栗山也有注意到數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之後再說吧。另外,如果之後有跟朋友聊到中島卓也,再寫關於日本火腿的游擊手故事吧。
先說,我還是只懂皮毛而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