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獨立體媒的自幹求生(1):日本棒球獨立聯盟採訪篇

已更新:2018年11月8日

前言


「有時間好好寫稿就該偷笑了。」


剛聽到這句話時,會覺得很生氣。最近回過頭想想這句話,只會想笑。日本人有個習俗,喜歡把達摩的不倒翁像當成勵志用具,先畫上左眼球,立下目標,等目標完成後再畫上右眼球。兩年前我也做了一樣的事,目標是「成為有趣的運動媒體人」,前陣子剛把這不倒翁的右眼球畫了上去。


實現目標了嗎?


不知道,如果這是很棒的目標與成果,我應該就不會寫出來了,要嘛進線上媒體當僱員,要不爽爽賺錢過生活。


沒好事才會寫出來。


畫上眼珠代表當過「有趣的運動媒體人」,是告一段落的涵義,為了當隻鴕鳥才用畫眼珠來催眠自己「有當過」。但我還是想把這兩年遇到的事情寫成紀錄,超過800天的「自幹採訪」紀錄。


「自幹採訪」的源頭,大概是從2015年10月開始。這年台灣某支業餘棒球隊決定舉辦一場台日棒球交流賽,找兩支日本獨立聯盟的球隊來,兩天各打兩場比賽。那時我剛好一邊找工作,一邊在一家很照顧作者的平台寫文章。看到這個消息後,決定寫一封信給這兩支球隊,申請採訪。


採訪申請信-恭維話說不出口?沒關係,說好聽的實話就好


2015年-大概是10月中旬,台北某業餘球隊發佈了一項消息,在11月底舉辦野球祭,邀請台灣業餘老牌、XX獨立聯盟的兩支球隊來打一場交流賽。我應該不是台灣最早關心日本獨聯棒球的人,但有可能是第一個在網路上寫四國獨聯成立廢文的人。其實也沒寫什麼,就把創始者的自傳拿來看一看,寫寫整理跟心得而已。那時臉書對於連結轉貼還很友善,可能有棒球迷看過我寫的那兩篇。


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寫信給這兩支球隊申請採訪這件事。


那時我覺得這可能是個機會,因為職棒很難接受新的自由作者,「部分」線上媒體工作者對「明明不是媒體,跑來跟媒體做類似的事的作者們」很不友善。


但說真的,想像一下,若你是記者,沒事有一群人把你的工作當成某種興趣,沒是跑來寫個一兩篇,沒有出稿壓力,照個幾張相,回去在部落格、寫作平台、網路媒體上發篇個人觀點文,裡面還順便嘲諷你一兩句。而且因為匿名,沒有責任問題,有問題通常是平台或網路媒體出來坦。


聽起來很討人厭吧?


所以,在台灣棒球記者圈裡,有時「專欄作家」其實是帶有貶抑的名詞。想做這件事,就得先接受這樣的成見,跟記者一樣,若把選手的推特留言翻成奇怪的中文,在喜愛日本文化的台灣,被人修理也是很正常的事。


恩,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寫信給日本球團。獨聯球團大多會公開聯絡方式,有些是留球團廣報(媒體公關)的信箱,有些是在網站上弄個表單給你填。再來,寫信內容就是採訪申請,要先介紹自己是誰、哪個單位、採訪的時間/賽事/內容,最好提一下這賽事的重要性,稍微說點好聽的實話。當時我的信長這樣:


標題:取材を申し込みの件(採訪申請相關)


XXマOダリンOイレーツ球団事務所御中(球團名or公司名+御中)

2015年10月14日(列出自己寫信的日期,日本人也會因為太忙漏信,有留日期比較好)

彭XX(OンOoンXオ) Email:XXXXXmmO@gmail.com    

(報上名字,可以的話連發音一起,對日本人來說台灣姓氏很難念,然後是Email)


こんにちは、日本一とリーグ総合優勝に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您好,恭喜今年獲得獨聯日本一&聯盟優勝)(社交辭令-好的實話)


台湾のネットメディアXXXX(XXXXX )の特約記者、彭X豪(ペン シャンハオ)と申します。(報上自己的單位與名字,如果沒有固定單位,也可以說自己常在哪些地方發表)


初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XXマOダリンOoXーツの方は、11月には台湾を来て、台湾社会人チームと交流試合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この交流は、台湾野球界にとって、特別な体験になると思います。ぜひ、この交流試合の取材をさせて頂きたいです、どうか、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初次見面,請多指教。聽聞OOO 11月要來台灣與業餘球隊進行交流賽。對台灣棒球界來說,這是很特別的一次體驗。請務必讓我採訪這場交流賽事,麻煩您了。)(這邊就是申請採訪的理由說明,可以的話,加點好話與恭維)


特に、台湾プロ野球でプレーしたOOO選手に取材したいです。もし、取材することができだら、取材出来るスケージュウルを教えてください。お返事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我在這邊詢問說,能不能採訪有來台灣打過球的OOO。如果可以的話,請告訴我可以取財的時間,期待您的回信。理由不要說太多,畢竟這只是Email。)


ネットメディアのサイトは下記の通りです。XXXX http://www.OOOXX.net/

(列出你在寫的平台與作品,他們不懂中文,但要看起來像一回事。)


給另一隊的內容也差不多。可能有日語達人、博士、專家會覺得上面的文法或用詞有問題,但那真的不重要,人家要不要回才是重點。有回信才有下一步。當然,也有可能是回信拒絕,至少人家知道有你的存在了。後來其中一支球團的代表回了信,要我也和台灣社會人隊的窗口聯繫,採訪申請完成。「沒問題,當天記者會結束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在那個時段採訪OOO嗎?」我馬上答應。


第一次的選手採訪-日本語,完敗


記者會當天,我到了現場,發現自己被安排和一堆線上媒體同桌,腦中浮現了總編在行前囑咐我的一段話:


「記得,到了媒體應答時間,要先讓線上媒體的記者問,等他們問完後再找時間提問。」「是可以,但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樣比較尊重他們。」


我慢慢坐下來,看著主辦單位發的提問單,默默寫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這獨聯的近年發展,另一個是那年他們組選拔隊跑去美國加拿大打20天的交流賽企劃,交給負責的人後,他說:


「現在問題好多,要不要明天比賽期間我再幫找機會問?」

「好。」記者會結束後,獨聯球團代表幫我找來OOO選手,開始進行訪問。


「您好,恭喜你們拿下本季優勝」

「謝謝。」

「關於第一個問題,嗯.....。」


我開始結巴,日文變得很奇怪,對方一開始覺得沒什麼,逐漸面有難色。我一直想到過去和朋友一起去看的某場比賽,那場他是先發投手,第一局就被對手打了五分。現在,OOO的表情,就跟那時被打五分的表情一樣。


我不行了,找救兵。剛好,負責賽事的翻譯在場,他就被OOO找來坐在旁邊,幫我翻譯問題。這位翻譯也有不少故事,是個認真的棒球人,但他之前好像有眼睛忽大忽小的習慣。


「對你來說,甲子園優勝有什麼樣的意義?」

「甲子園阿.....,就是高中打球很棒的一次回憶而已。」

「.....(這樣別人很難接話)」


不管怎樣,總算完成這次個人採訪,接著,就是賽事採訪。

賽事採訪

隔天,大概在比賽前一小時半到現場,發現記者大多都已經到了。台灣和其他國家不一樣,以日本來說,時間的規定非常嚴格,很少有記者在賽前採訪選手和教練,甚至連球團社長、代表都不太能採訪,必須等到比賽結束後,才有公開的採訪時間-記者會與個別採訪時段。


但台灣棒球可以賽前採訪,你常會看到,一直到比賽前一小時,都可能有記者向教練or選手提問聊天。因為自己的日文還無法好好單獨提問,不想打擾球隊練習,球團社長被媒體包圍,我跑去和沒人理的球團代表聊天。代表人很和善,跟我說了不少日本獨聯的現況,像是選手會在休賽季期間去贊助商打工,選手搞不好賺得比球季期間還多。或是有選手在選秀會上被日本職棒球團指名,球團可以拿到多少的回饋金,這是球團每年維持競爭力和選手新水的重要收入,有一隊為了這個,每年至少都要簽一個八成會進日本職棒的球員入隊....。


後來變成在聊日本棒球八卦了,這時好像可以用「貴圈真亂」這個詞。當然,我沒有真的講出來。後來他送給我一個球團吉祥物的鑰匙圈,我掛在相機包上,記念這第一次的採訪申請,感謝他願意花時間和我這種小咖聊天。

賽後,我看到一位台灣知名線上媒體要訪問B隊的總教練,找了翻譯來幫忙。想說「台媒包圍網」的時間也結束了,一起問應該沒差吧,也靠過去。當我在問問題的時候,眼角餘光瞄了那位記者一下。


嗯,臉有點臭。 可能是紀錄比賽太累了。


我沒想太多,繼續看著一邊喝珍奶,一邊說好懷念台灣的總教練,談論自家球隊選手和這次交流賽的感想。不久後我發現,其實日本獨聯和台灣業餘的處境很像,他們非常需要媒體曝光度,只要你不是奇怪的人,產出的報導與文章記得給他們看一看,他們會很乾脆地接受採訪申請,根本是「熱烈歡迎」、「猛烈感謝」。


猛烈感謝是一個日本J聯盟球員回我訊息的用語,有機會再跟大家說相關故事。


不管怎樣,這次成功找到一些素材,生了幾篇文章。沒想到,隔年有個台灣選手要去日本獨聯,引起了話題。他的加盟記者會,是我第二次的「自幹採訪」。 (待續)

bottom of page